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猕猴桃官网!Chinese kiwi fruit net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娱乐空间奇异物语内容页 奇异物语内容页 | content

猕猴桃的述说

来源:《半月谈》 时间:2016/7/24 12:25:11 阅读:1
      8年的猕猴桃种植,诉说着周至人从温饱到富裕的历程,而猕猴桃在市场上的兴衰起伏,更诉说着中国农民参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与冲突、困惑与希望。我市是中国冬 枣之乡,无论面积、产量、质量均为全国之最,我市也因冬枣亮起了“金招牌”。我们应以周至“猕猴桃事件”为鉴,时时警醒,严格控制激素使用,在提高果品内 在品质和开拓市场供应上下功夫,决不重蹈周至“猕猴桃事件”的覆辙。
      猕猴桃的述说
      西安市以西70公里处有一片古地叫周至县。这里雨水充沛,河流密集,气候湿润。历史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金周至,银户县。
      当周边地区纷纷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培植新兴产业而快速致富的时候,周至的名字渐渐地被人淡忘了。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却燃起了周至人续写“金”字历史的希望,这个发现就是这里适宜种植“猕猴桃”。
      从种粮糊口到种果发财
      能够拥有自家的小轿车,对在黄土地上“刨食”的农民来说,是个遥不可及的梦。然而从两年前开始,农家院里摆放着自己的轿车,在周至已不是新鲜事。在亚柏、 司竹等一些猕猴桃种植较早的乡镇,有的一个村就有六七辆本田、别克等高档车。一位果农指着自家的三层小楼,喜滋滋地说:这是猕猴桃带来的。
      被农民视为“财富果”的猕猴桃发源地就在秦岭的周至县。一系列的测试还发现,这里还是猕猴桃的世界最佳适生区。然而从野果子变成“金”果子的历史并不简单。
      90年代初,周至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种植时,种惯了粮食的周至人任凭干部怎样动员,就是不肯种。无奈,县政府统一买来幼苗,白天雇人种在地里,可晚上农民 又将树苗拔掉。周至1000多名县干部只得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带头种起了猕猴桃,个别胆大的农民也跟着冒险“吃螃蟹”。
      真正让周至人改变观念的是在三四年后。当第一批果树开始采果时,周至人眼馋了:不少种植者亩均收入超过万元,而种粮收入仅为三五百元。大规模的种植从这时 开始,至今周至猕猴桃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3万亩,成为我国最大的猕猴桃商品生产基地。周至因猕猴桃再次亮起了“金”招牌。
      猕猴桃一进市场就深受消费者的厚爱,每公斤卖到10元左右的高价位,成为水果中的“贵族”,周至人从中获得了几乎任何农产品都没有过的暴利。据介绍,一般 情况下,1亩果园产果一两千斤,每公斤的出园价六七元钱,从冷库拉出的果子更卖到10元以上。而1亩果园的生产投入只有三五千元。
      司竹乡南司村周长伟是最早种植猕猴桃的少数农民之一,也是县上出了名的销售大户,每年收入几十万元。他说:从种粮变成种果,从农民变成商人,这时一场革命。
      “贵族果”咋贱成了土豆箩卜
      让周至人始料不及的是,从1998年开始,猕猴桃的价格直线下跌,到了今年销果初期,北方市场的零售价每公斤已卖不足2元钱,周至产地的出园价还不到 0.5元。果农刘社社说:过去周至人是戴着手套摘果子,如今是果子堆在地上用簸箕撮,“贵族果”卖成了土豆箩卜。刚尝到暴富甜头的周至人纳闷:这毛桃怎么 变贱了。
      让周至果农困惑的还有一件事:由于暴利的刺激和初级市场盲目贪大的心理,果农广泛使用一种激素类农药“膨大剂”,蘸过这种农药的果子果体大,当年产量提 高,但果品内在品质严重下降。于是,这种周至人眼了增产增收“良药”,非但没有提高效益,还加速了卖难问题。一些曾钟情于此果的消费者不买了;现在那果子 没法吃了。质量的下降使这个精品果身价一跌再跌。今年从北京市场反馈的信息:1元钱1公斤也少有人问津,成堆的果子堆在地上。
      有关统计显示,欧洲市场每年需要几十万吨猕猴桃,仅英国人1年就要吃掉6万吨;我国台湾1年消费猕猴桃也在3万吨以上。目前全球猕猴桃产量在百万吨左右,中国、新西兰、意大利三大产地呈鼎足之势。但中国猕猴桃的国际市场占有额不到5%。
      早在几年前,周至果农就提着筐子推着车子开始了千军万马创市场。粗略统计,目前周至有3000多人专门收购、销售猕猴桃。然而即使这样,周至人还是越来越感受到了卖难的压力。
      记者在周至采访时看到,成堆的果子堆在路边,不少果农守着果子苦恼:市场咋就不认咱农民的血汗呢!痛定思痛的农民清醒的认识到:簸箕撮不出高效益。
 新西兰猕猴桃的启示
      与周至果一路疲软形成反差的是,从新西兰进口的猕猴桃却价格坚挺。国内大城市市场显示,新西兰果每公斤的卖价在四五十元。而权威测试表明,周至果的综合品质优于新西兰,但是新西兰果却占据了中国国内市场的7成以上。
      业内人士认为,投入产出比达到1 :2就为高效农业,而以每棵树15年的经济寿命算,周至猕猴桃的这个比例接近1:10。就一般市场规律而言,一个新型农产品的暴利期为3-5年,超过这个时间,价格下跌是必然的。
      猕猴桃有一个特点:硬时采摘,放上十天半月软了才能吃,而一旦软了,常温下只能存放一周左右时间。这给消费者食用带来不方便:硬了没法吃,软了吃不及。新 西兰的卖法是:精确算准由硬到软的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定时定量地向市场投放,消费者从货架上买到的是正好鲜软可口的果子。
      西安秦美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贮藏、加工和销售企业,总经理刘安都说:“只有大型的企业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这类企业我们一家都没有,根本无法与 国外的集团化经营抗衡。果农的果子不值钱了,我的猕猴桃酒、猕猴桃果脯也被拉跌。企业与农民是唇齿相依的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说到底是企业化。龙头企 业要有能力定产定购,产业链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才能与风云变幻的大市场相对接”。这些年,周至的猕猴桃在利益链条的各个环节来回跳 动。果农、果商的心也跟着跳动。
      另一组数字显示:新西兰97%的果子达到出口和上超市货架的标准,而这两个标准在周至的比例分别只有10%和30%。果农梁宇说:“耕作粗放,再加上膨大剂的滥使滥用,周至果怎么卖得过新西兰果?”
      果农们觉悟了。他们今年开始忍痛拒卖大果子:再卖下去,来年就更没有活路了。
谈起即将进入WTO,在周至县果农们眼里,就是要和新西兰竞争。为了这个竞争,今春,周至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禁用“膨大剂”、禁销膨大果的强硬措施,接近90%的果园又恢复了原汁原味的猕猴桃。而不少果农还自发地学起了英语。
      由于生产经营的改变,带来的一个直接的结果是海外定单大增,至今已有7000吨以上订货,比往年全年多出4倍。
      周至果农看到了新的希望!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74人参与, 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