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是中华猕猴桃的主要原产地之一。1980—1989年,省有关单位对赤壁市猕猴桃资源调查表明,境内有野生猕猴桃1.35万亩,有中华猕猴桃、黑蕊猕猴桃、美味猕猴桃和阔叶猕猴桃等5个品种,主要分布在随阳至羊楼洞幕阜山脉沿线。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猕猴桃产业,赤壁市从80年代初开始引种猕猴桃人工栽培品种,其成功范例编入全国农林院校教材,被国家农业部、林业局授予“全国猕猴桃良种繁育中心”、“中国猕猴桃之乡”。
近年来,赤壁市由于引进了新的市场主体,使赤壁猕猴桃这一传统产业得以恢复性发展。全市连片基地面积、建设质量、优良品种、冷库储藏量、科技水平均处于历史最高峰,标志着赤壁市猕猴桃产业正步入转型升级的良性轨道,但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生产县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猕猴桃基地盛产面积少、总产量小、产业链不完善、品牌影响力弱等等,均是制约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瓶颈。
生产组织形式落后。猕猴桃产业化的实质,是把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广大果农和广阔的大市场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连接起来,把果品销售出去,以实现其商品价值。目前,原赤壁市特产局属下的十里坪果园场、猕猴桃场、经销公司,或依托所属公司成立的果业合作社,因企业改制和主管单位职能转变等因素,原本有限的组织作用基本消弭。赤壁猕猴桃种植大户和农村散户的销售,主要靠产地和销地的果品推销商上门收购,简单包装后运至销地批发市场卖出;或自产自销、提篮小卖。2003年,赤壁市特产局通过台湾客商和借山东、四川的经销公司将赤壁猕猴桃出口到亚洲和非洲市场的火热景象,只在赤壁猕猴桃人心中留下了一个历史记忆。
公益服务未能到位。政府为广大农民提供的科技、信息、安全生产等公益服务,既是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又是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所在。湖北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完成后,建立了“以钱养事”机制,赤壁市给原特产局安排了特产公益性服务岗位。2013年,特产局改为茶产业发展局后,水果等其它特产产业发展的管理职能划至农业局,但还没有批复成立相应服务机构,配置专业技术服务岗位从业人员,运行两年来,与之配套的公益性服务并未到位。赤壁市农业局聘请的52个农技员依然是粮、棉、油生产岗位人员;而茶发局从事公益性服务的农技人员仍保留了以前按茶、麻、果生产需要所聘请的老班底。加之新生代猕猴桃专业人才缺乏,制约了生产发展。
龙头企业成长乏力。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为国内先进的现代农业企业。项目一期工程设计建设期限为3年,从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项目建成之后,将新增1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实际种植面积9000亩、营房、道路配套设施4000亩),到达盛果期以后,预计年产优质猕猴桃8367吨。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政府给力企业不发力,企业发力政府支持乏力的现象。截至目前,该公司实际种植面积中,仅有5500多亩树挂果、3500亩开始牵藤,企业仍处于投资建设的阶段。
从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1995年赤壁市委、市政府关于“九五”期间大力发展猕猴桃生产的决定,还是在2007年制定的《赤壁市猕猴桃产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猕猴桃产业建成赤壁农业方面的支柱产业的战略决策,都曾掀起过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一个个浪潮。现在,赤壁市坚持下来的10多户猕猴桃种植大户,大多是“山上再造一个蒲圻”,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活动中承包集体荒山或集体老园子的,10多年的坚守,获得了较稳定的可观收益。遗憾的是,赤壁市猕猴桃产业“起了个早床,赶了个晚集”,未能“一张蓝图画到底”,至今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大气候。
多种制约因素给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既有农业产业发展带有的共性问题,又有鲜明的个性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赤壁实施“转型升级、绿色崛起”战略,谋划“十三五”规划,要把猕猴桃产业作为“绿色崛起”的一个重要支点,进一步厘清思路,科学定位,从品牌创建、技术研发和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等方面,寻求赤壁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推动赤壁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模式转型。
科学定位。赤壁地理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县域板块不大、土地资源不多,历经多年,没能打造出有影响地位的农业规模产业,只是精心培育出一些好看的“盆景”。据2011年林业资源调查测算,目前,赤壁可供经济林地面积约6万亩,林权制度改革后,山林到户,大量城市工商资本涌向农村,土地流转面临诸多困难,要像陕西周至那样做大猕猴桃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已不可能。应确立“小产区大品牌”的发展方向,做好做强龙头企业;应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人文)优势,适度规模发展,打造绿色品牌;应实施科技创新、致力标准化建设,强力推进产业由传统种植向有机种植升级;应由基地规模化向产业特色转型,实现科学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的良性发展。将猕猴桃产业与农业其他产业发展同建设中国绿色生态产业展览交易基地结合起来,统筹科学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政策扶持、企业拉动的原则,到2020年,把赤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具市场竞争力的绿色有机产业基地。
打造品牌。互联网电商的快速发展,给农产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品牌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赤壁市猕猴桃的人工栽培属国内最早县市之一,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较高的知名度,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全力打造赤壁猕猴桃区域品牌,尽快申报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使之成为赤壁“绿色崛起”中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平台。
创新模式。首先要重点支持和扶持龙头企业。神山兴农科技公司目前已经渡过了调整重组期,帮助该企业做好做强,使之成为赤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引擎,是发展赤壁猕猴桃产业的首要任务。要引导龙头企业在现有基地规模上,通过“基地规模化承包、有机化种植、工厂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办法,引领猕猴桃产业的转型升级;其次,要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配置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猕猴桃产业组织化程度;再次,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制定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将产业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公共品牌宣传、市场监管、标准化示范园建设上,实行以奖代补。
技术研发。猕猴桃在功能农业的发展中,可谓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帮助和引导神山公司,依托科技进步,不断拓展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加工档次,提高产业附加值,利用企业后发优势,做好做强,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未来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农游一体。赤壁猕猴桃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山清水秀、生态良好的神山、官塘、中伙、新店等地,这些地方交通便利,距武汉、岳阳、长沙等城市均在1小时左右车程,发展观光农业,打造休闲观光园大有文章可做,若将其与楠竹、茶叶、柑橘等特色园区统筹规划,统一管理,梯次开发,将一个个农游一体化的示范区实现有机链结,无异于在赤壁看美丽乡村,佩戴了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
市场销售。尽管赤壁猕猴桃产业醒得早、起得晚、发展慢、规模小,但以全国猕猴桃现状来看,赤壁的建园标准和企业设计均处于全国乃至国际先进水平,这就为赤壁猕猴桃产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奠定了基础。借鉴新西兰奇异果业国际贸易公司的经验,对“加工猕猴桃”采取“公司+农户”形式;借鉴日本专业果协会的经验,对“商品猕猴桃”采取以果业协会为依托,实施贮藏工程、销售工程和信息工程,促进赤壁猕猴桃产业的集约化发展,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发挥神山公司的科研成果和人才优势,把赤壁建成全国猕猴桃新的良种繁育基地,以种苗销售和技术推广为主,鲜果及传统加工产品为辅;二是充分发挥赤壁栽培成熟品种和神山公司自主物种权优质品种优势,在全市范围内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合理布局,依托神山公司建设的鄂南最大的猕猴桃冷链物流交易中心,拉长优质鲜果的市场销售时间;三是要利用神山公司后台股东思念集团的庞大销售网络,不断研发出猕猴桃新型深加工产品,提高赤壁猕猴桃的市场竞争力,再创赤壁猕猴桃产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