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猕猴桃挂满了枝头,作为修文县三张名片之一,修文县的猕猴桃已成为修文的特色农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商标,“十二五”末,全县种植猕猴桃规模已达20万亩,“十三五”末则将达30万亩,在保障绿色生态环保的同时,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今,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修文县果农心里,更是落脚到了修文县的每一片荒山上。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在修文的龙场镇、谷堡乡……一片片曾经的荒山,变成了绿意盎然的以猕猴桃为主的经果林,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开拓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之路。 荒山挂果走绿色 煤矿丢掉做有机
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前的平滩村在整个谷堡乡算是经济实力“垫底”的村。百姓非常贫困,没有像样的产业可发展。
“猕猴桃成为了平滩村致富的出路。”平滩村明翔猕猴桃基地的熊阿姨说,如今,她的猕猴桃园已有400多亩,解决了周边近20个劳动力,带动了一片村民致富。 修文县猕猴桃局技术工作人员唐靖文是他们猕猴桃园的技术顾问,唐说,这片400多亩的猕猴桃园,原本是一个破旧的煤矿,风吹日晒之后,变成了荒地中的荒地。 在全县猕猴桃浪潮的推动下,熊阿姨和她的家人,准备着手处理整治这块地,经过五六年的经营,这片荒废的地种上了树苗,盖上了绿草,变成了园子。 走在里头,固定区域的有机肥规矩地堆放着,一个太阳能杀虫灯立在园中央,猕猴桃架上的黄色粘性纸沾满了飞蛾蚁虫。人工除草的机械设备正轰隆隆地在园区响着。 “我们的园区正在申请有机绿色园区,猕猴桃的种植要求完全是按照有机绿色食物来打造的。”熊阿姨说。 在明翔猕猴桃基地的带领下,这个村子基本上被猕猴桃覆盖了。原本贫穷落后的贫瘠土地,在猕猴桃产业的带动下,又重现了生机。 致富不忘帮战友 发展仍旧守生态 作为一名普通的退伍军人,修文县六广镇的张安明有不一样的梦想和追求。在他心中,致富不能忘记帮助战友,发展也要守住生态底线,他让猕猴桃基地种植,成为走发展之路的契合点。 故事还要从2002年开始,张安明通过打临工、开公司,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终于拥有自己的工程队,转战省内承包土石工程,每年有20多万元的收入。按理说,他衣食无忧,安度晚年有保障,但他心中总有一块心病,为生活无着的战友担忧。 “看到他们生活艰难,我心里不好受,就是想为他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什么呢?就是种猕猴桃。”张安明说做就做。 经过市场调查,张安明最终决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家乡六广镇新农村建立猕猴桃基地,走“生产、加工、 销售”的经营之道,盘活并做强岩脚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让退伍军人及周边群众有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张安明所在的村子里,原本生态植被就好,森林覆盖率高。根据相关法律制度,种植猕猴桃基地是不准占用原有林地的。张安明和他的战友们,就流转出了一片无人耕种的荒地,再加上一些可以种植猕猴桃的耕地,去年6月,张安明种植的猕猴桃达100余亩,辐射带动退伍军人及群众种植猕猴桃1100亩。 除了承包村民土地,为了帮助大家共同致富,也解决自己园区人手紧缺的问题,张安明还邀请村民们来给他打工,目前与张安明固定签劳动合同的已有20人,还有不少村民回来短期打工。 致富不能忘记帮战友,发展也要守住生态底线,张安明更是用了心思。 据张安明介绍,在他的猕猴桃园区内还养殖着400头猪、上百只鸡和鹅。他打算利用牲畜的粪便来肥土,既节约成本,又提高了猕猴桃的品质。这种循环再生、资源重复利用的方式在他们战友里面已经得到普遍推广。 如今,张安明又在谋划猕猴桃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冷库等事宜,真正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张安明说,要发展,也要生态,两个都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