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会员服务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猕猴桃官网!Chinese kiwi fruit net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资讯行业动态内容页 行业动态内容页 | content

湖南吉首大学退休教授裴昌俊潜心猕猴桃研究

来源:中国猕猴桃网 时间:2016/9/19 10:11:26 阅读:1
       猕猴桃——这个集美容、养生于一体的“水果之王”长期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而我们在享用它美味的同时可否想到去研究改良它呢?可有那么一个人偏偏做起了它的研发工作,十余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将猕猴桃改良品种“米良一号”发扬光大,造就了“老爹”品牌的诞生。在丰硕的成果面前他并未止步不前,年逾古稀的他放弃天伦之乐,继续潜心于猕猴桃的研究领域,在“米良一号”的基础上又研发出更具有重要开发价值、填补国际猕猴桃研究领域空白的新品种——“湘吉”无籽猕猴桃。他就是吉首大学老科协理事、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退休教授裴昌俊。
       裴昌俊1935年出生于龙山县靛房镇,1955年考入江西师院生物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8年调入吉首大学,1983年吉首大学成立生物系后进入该系任教。2005年到2011年,他担任吉大离退休保健协会会长,该协会连续4年被评为国家先进协会。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裴教授会开展无籽猕猴桃的研究呢?这源于1985年,他在湖南西部野生猕猴桃资源调查中偶然发现一株无籽猕猴桃雌株,为美味猕猴桃。但由于受当时园艺界长期存在的“无籽猕猴桃不具有单性结实特性”的传统观念影响,一直对该品种未开展引种训化工作。本世纪初,受我国柑橘类果树单性结实理论启发,他与刘世彪、向远平、张继贤4人组成课题组,于2000年早春开展无籽猕猴桃引种驯化工作,课题组人员在无籽猕猴桃原始母株上采其接穗,应用高接换种技术,精心培育。2002年至今,高位嫁接连年结果且果实无籽,无籽特性遗传稳定性良好。单果生70—80克,果实短圆开,果肉黄绿色,肉质细嫩,酸甜适度,具有无籽、绿心、香甜的特征。课题组怀着期待与喜悦的心情将该品系猕猴桃命名为“湘吉”。2009年初,课题组与古丈县农户罗贤祥合作,试点种植“湘吉”株系子代嫁接苗500余株,今年进入盛果期;2011年植株普遍开花结果,当年5月1日,“湘吉”获得国家农业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及新品种权证书。今年3月,在永顺、凤凰两县新建“湘吉”高产优质实验示范基地各40亩,目前苗木长势较好,明年有望始花始果。
       “湘吉”不仅仅是一个新品种,其“单性结实特性”是反传统的重大理论突破,学术价值巨大。因具有单性结实特征,“湘吉”不需要配雄株花粉授粉即能结出无籽果实,在栽培开发中省苗、省工和省地,节省产业开发成本,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和生产便利。“湘吉”猕猴桃果实无籽,便于鲜食,又适宜加工。 “湘吉”定植始果后,从第4年开始进入盛果期,只要坚持实施科学培管,平均亩产可达2000至2500公斤。今年9月,由吉首大学老科协举办的无籽猕猴桃新品种“湘吉”推介会在古丈县举行,与会人员及专家一致认为,“湘吉”大小适中,结构独特,营养丰富,口感良好,具有极大的学术和产业开发价值,不愧为猕猴桃族类中之精品。
       猕猴桃新品种研发成果固然骄人,然而在研发过程中的艰辛实在是一言难尽,裴老坦言,当初搞研发工作,自己的三个儿子全部坚决反对,主要担心经济效益不明显,可能导致农民积极性受挫,产业化发展不起来;其次是无分文科研经费,资金筹措十分困难,加上人们的不理解、不支持,研发工作举步维艰。到目前为止为了开发科研此项目共欠账10万余元。说实话,裴老也曾有过放弃继续研发工作的念头。2006年,他参加中国园艺学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猕猴桃大会,来自全国各地专家的研讨发言坚定了他信心, 2011年终于研发出“湘吉”无籽猕猴桃新品种。谈及走过的这段历程,裴老总是感慨万千。
       提起“湘吉”猕猴桃,裴老的话滔滔不绝,他说:目前,课题组正抓紧研究耐贮藏、深加工等后续课题。谈及发展前景,裴老希望在政府、吉大和社会的重视与支持、理解下,通过3至5年时间,实现无籽猕猴桃新品种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为湘西地区农民致富增收开发新产业,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做出贡献。
       裴昌俊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心系湘西农户致富之道。他不仅是一位不畏艰辛、热心科研工作的老专家,更是一位为农民脱贫致富而不懈奋斗的开拓者。

我要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517人参与, 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换一张 * 请正确输入图片中的字符,不区分大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