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修文县位于贵州中部、贵阳北部,因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在修文讲学悟道,被誉为“王学圣地”。近年来,修文县以猕猴桃为主导产业,全力塑造“修文猕猴桃”品牌形象。至2017年,该县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居全国第三。多年来,全县上下秉承“1234”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特色山地农业品牌发展道路。
一个目标壮产业
修文县海拔适中,气候宜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野生猕猴桃资源丰富,被业界专家称为“世界上最适合猕猴桃种植的地区之一”。经过30年不懈努力,修文县培育出酸甜可口、营养丰富的“贵长”猕猴桃。2010年以来,依托“贵长”品种,全县着力打造“修文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荣誉称号。预计到2020年,全县规划种植面积20万亩,可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修文猕猴桃将真正成为极具区域特色和品种特色的猕猴桃领导品牌。
两驾马车塑品牌
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 紧紧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大数据战略部署,修文县投资5000万元,自主研发农产品大数据物联网云平台,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全方位监控和追溯。目前,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云系统已完成7镇3乡20个点位的监控和数据采集,极大提高了修文猕猴桃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修文猕猴桃科技园 修文县投资3.9亿元,建成占地300亩的猕猴桃科技园和6240吨容量的动态气调库,从荷兰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光电分选包装线,实现对猕猴桃的精细分选和优劣分级,切实做好质量管控。
依托大数据系统的全程追溯和猕猴桃科技园的过程智控,极大保障了修文猕猴桃产品质量,塑造了较好的市场形象。产品先后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等荣誉。201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更授予修文“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称号,同年,产品成功出口香港、马来西亚。2017年,与我国台湾、俄罗斯、日本客商签订购销协议,品质优越的修文猕猴桃敲响国门、走向世界。
三大体系强质量
生产体系 建成由《地理标志产品修文猕猴桃》《修文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等11个地方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为生产优质修文猕猴桃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了30家市级标准示范园和102家县级标准示范园,初步实现标准化种植、同质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监管体系 以农业、市场监管、猕猴桃局为主体,实现综合监管与联合执法。2016年以来,集中开展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识、认证认可等专项整治行动16次,风险监抽4次,随机抽取60个批次样品进行检验,结果均符合地方标准要求。2016年9月进行的SGS检测指标,完全符合出口标准要求。
人才体系 与中国农大、中科院等12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修文猕猴桃技术合作联盟,开展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品牌推广等工作。从绿色通道引进7名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培养县乡村三级基层质量技术员1020名,夯实了质量管控所需的人才储备。
四项保障促增收
政策惠农 抢抓贵州省委、省政府振兴贵州精品水果的战略机遇。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提出要举全市之力支持修文猕猴桃发展。目前,贵州省已投入资金10.3亿元,从产业基础设施、猕猴桃苗木、架材、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扶持。
金融助农 修文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引导资金,建立“团结贷”等金融扶持模式,撬动银行和社会资金2亿元推动产业发展,初步搭建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及多层级多元化农业担保体系。2016年,通过“团结贷”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担保贷款6133万元;开展猕猴桃保险8548亩、担保金额333万元。
电商便农 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中心138个,开设电商、微商店铺300余家,2016年实现猕猴桃及其深加工产品线上线下交易额2.3亿元。
市场富农 按照“五统一”(统一收购标准、统一品牌运营、统一渠道规划、统一价格策略、统一市场形象)模式,积极构建修文猕猴桃全产业链,研发猕猴桃饮料、果酒、果干、果醋等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地建立100余个修文猕猴桃O2O销售点、5个一线城市建体验店。同时,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以猕猴桃为观光点的农家乐、休闲山庄随处可见,进一步扩大了猕猴桃产业的附加值。
修文猕猴桃已成为助农增收、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支撑产业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果”。(李振中)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