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古镇猕猴桃产业接轨世界
来源:中国猕猴桃网 时间:2016/10/20 8:44:57 阅读:1
众所周知,周至是猕猴桃的适生区,这里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猕猴桃喜阴怕阳、喜水怕涝,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要实现优质高产,除了特定的地理条件外,标准化的技术管理也尤为重要。”马召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田可勇告诉记者,如今远近闻名的周至猕猴桃产业,其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在当地群众中,猕猴桃常被称作“毛桃”,30多年前,周至县的农业科技人员把千百年来一直深处山间的猕猴桃品种移植到了平原,经过选育等工作,让这些山间野果变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周至猕猴桃品种选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县园艺站在陕西省果树研究所的安排下,组织人员对周至山中的野生猕猴桃进行普查筛选,筛选出优良单株10多个,并建立了30亩的猕猴桃试验站。”田可勇介绍道,1986年,“秦美”“秦翠”品种通过审定;1989年,周至当地群众选育的“哑特”品种通过审定……几年间,周至果农自发选育的积极性日趋高涨,周至第一批大面积栽培的猕猴桃出现了,随后又相继引种栽培多个品种。例如1999年,周至从全国主要猕猴桃产区引种多达50余个。
“周至对于猕猴桃的选育工作没有停歇,果品形、色、酸、甜、香、贮六个方面的指标越来越好。”田可勇说,目前,全县猕猴桃栽植面积超过40万亩,总产量超过38万吨,全县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的果业专业村有90多个,已成立果业专业合作社约150个,入社果农超过3.5万户,贮藏冷库2500座,年贮藏能力25万吨,猕猴桃深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鲜果能力8万吨。
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很多,除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之外,还有助于弥补资金方面的不足。记者从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到,目前,果农农业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为小额信用贷款,额度通常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但专业合作社贷款实行四户联保政策,贷款额度可达30万元至50万元。再加上农业保险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不可预见的极端自然灾害风险,坚定了入社成员对猕猴桃生产的信心。
在这种发展模式的驱动下,周至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猕猴桃原汁、猕猴桃酒等受到市场欢迎,不仅延长、完善了猕猴桃产业链,同时也为其他果品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标准认证、品牌创建,这是周至猕猴桃果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田可勇说,以果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周至已完成“无公害”基地认证面积1万多亩。近年来,周至猕猴桃不仅覆盖了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的市场,在部分城市还设置了专卖店、直销店,而且还走出国门,销往欧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发展成果,有力地助推了周至红色村落开辟现代农业新高地。
在位于周至县城南10公里的秦岭山脚下,有这样一座关中名镇,相传公元前140年,秦灭汉兴时即有此村(镇),这就是如今的马召镇。千百年来,凭借入蜀之捷径峪口,马召镇成为远近闻名的山货集散地,商旅云集,街市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