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主任尹佳教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中国,这种情况也比较普遍。“近年来,我们接诊的因食用果蔬而过敏的情况越来越多,患者一般会出现口腔水肿、突然憋气的症状,或者眼睛痒,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鼻炎的表现。”
另外,很多蔬菜中还具有光敏性物质,比如人们常吃的油菜、莴笋、小白菜、菠菜、芹菜、芥菜、苋菜、马齿苋等。每逢5—8月,阳光强烈,如果过多食用这些蔬菜,又没有“躲”开太阳,有些人的皮肤上就会出现红斑、丘疹、淤点、水疱,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皮肤溃疡,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尹佳告诉记者,果蔬过敏可轻可重。对大部分人来说,吃了致敏果蔬后,仅会出现嘴唇水肿、皮疹、脱皮、皮肤瘙痒、口舌麻木等,一般症状较轻,一两个小时内会消失。但对有些人来说,过敏情况会很严重,甚至导致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很可能送命。所以,只要出现症状,最好马上到医院,以防万一。
那么,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真的就不能“一饱口福”了吗?美国专家提醒,如果吃某种水果时出现过不适,以后再吃这种水果就需要特别注意,不要一次吃过多。对症状较轻的过敏患者来说,由于绝大多数过敏物质存在于果皮中,建议在食用水果前先削皮;或将水果放在微波炉里加热30秒,可使致敏成分分解破坏,并且不会让水果熟透。还有一个办法,即将水果切开,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产生氧化反应后,其致敏性也可降低。